公历农历转换,阴历阳历转换,公历农历换算,阴阳历转换,万年历阴历转换阳历
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,又称格列历,通称阳历。阳历又名太阳历,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,为西方各国所通用,故又名西历,新历。
农历即夏历,又称阴历,农业上使用的历书,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。但事实上农历月日与季节变化相差明显,指导农时的效果并不好,我国古代真正指导农时的是二十四节气,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阳历。
古典星座网阴历阳历换算支持阴历转阳历、阴历阳历转换、农历转公历、公历农历转换,提供中国古代择吉万年历查询,可对照查询公历、农历,新历、阴历,同时还提供每日干支、吉凶、宜忌、五行等信息。
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以一年太阳回归年为周期,谓之太阳历,故称为阳历,全球公用,故亦称为公历;是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纪元方式,台湾人亦称为西历、西元。中国传统的历法自夏朝始,称为夏历,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,十二个月为一年,谓之太阴历,故称为阴历。中国的阴历配合了闰年及二十四节气,使得太阴历的年周期同步于太阳历。我国以农业立国,夏历的节气时令等与农业密切相关,故亦称为农历。换言之,阳历即是公历,阴历即是农历。
阴历就是按照月亮圆缺变化作为计月单位的历法。古代的中国、巴比伦、埃及都是率先使用这种历法的国家。阴历的好处是能反映月亮的圆缺变化,缺点是阴历的一年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365天5小时48分46秒约短11天,17年就会差6个多月——这就会出现1月份夏日炎炎、6月份隆冬严寒的怪现象,完全不符合春夏秋冬冷暖凉热的季节变化,无法照此安排农业生产。现在一般国家都不再使用阴历。
阳历又称公元、公历,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。阳历的月份、日期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能较好地符合,在一年中可以明显对应四季寒暖变化,冬夏分明,便于人们安排生活,进行生产。
1、我们祖先发明的阴历又名太阴历,表现了太阳和月亮的变化,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。
2、阴历以含雨水的月份为正月,因为立春比雨水早一个节气,因此正月里可能没有立春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寡妇年。今年(2007)就是一个寡妇年。去年(2006)有两个立春,怪不得结婚的那么多。
3、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约是29.53天。一年之中月亮圆缺12次还零11天左右。这下置闰法则可就热闹了。太阴历规定每19年安插7个闰月,闰月里只能有一个节气。因此计算闰月出现的年份和月份都很麻烦。2005-2008年间只有2006年有一个29天的闰7月。
4、阴历每月的天数确实是29与30天交替出现,不过并不严格,也有不少例外的时候。同一月份的天数也不固定,再加上复杂多变的置闰法则,着实比世界通用的公历繁冗了不少。
阳历阳历,亦称公历、太阳历、新历、西历,也称格里高利历,它是1582年,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。从这一年后,阳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罗马皇帝朱里恺撒所实行的儒略历(旧历)。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。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。由于它不是整数,为了把长短拉平,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,称为闰年;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,称为平年。
这种历法在每一万年中约错三天,比旧的儒略历每四百年就错三天。 由于这种历法是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位置而定,所以它的二十四节气是固定的:上半年的节气多在每月的6日、21日,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、23日,即使相差也不过一两天。
西洋历法是明朝万历八年(1580年),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进中国的。利玛窦的泰西历法当属儒略历。太平天国实行的天历,对中国的阴历起了革命,它采用了阳历,但对它也有所改订。天历中有中国原有的干支,也有阳历的礼拜(星期),可谓阴阳合历。
天历在中国历法上说来,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历法。辛亥革命后,从1912年元旦起,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和阳历。1949年9月27日,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: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。从此,我国也采用了公元纪年的历法。
星座算命网(www.xingzuo5.cn)公历农历转换换算提供万年历查询,万年历介绍以及公历、阴历对比查询。